1. 廢水處理成本高
,含硅酸膠體)
,直接排放會導致 COD 超標(標準≤50mg/L,實際可達 200~300mg/L)
。
解決方案:
采用 “中和 + 絮凝” 工藝:投加石灰乳調節(jié) pH 至 7~8
,再加入聚合氯化鋁(PAC)和聚丙烯酰胺(PAM),沉淀后上清液 COD 可降至 50mg/L 以下
,回用率達 70%
。
2. 粉塵爆炸風險
問題:硅膠細粉(粒徑<50μm)在干燥、篩分環(huán)節(jié)易形成粉塵云
,遇靜電火花可能爆炸(最小點火能量約 100mJ)
。
解決方案:
所有設備接地(接地電阻≤4Ω),并安裝防爆型除塵系統(tǒng)(如脈沖布袋除塵器
,過濾效率≥99.9%)
。
車間內保持濕度≥50% RH
,降低粉塵懸浮性,同時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工具
。
五
、成本與效率平衡問題
1. 自動化產線投入與回報周期長
問題:全自動化生產線(如自動配料、造粒
、活化一體線)初期投資達 500 萬~800 萬元
,中小企業(yè)難以承擔,而手工線效率低(人均日產量僅 0.5~1 噸)
。
解決方案:
采用模塊化升級:先投入 100 萬~200 萬元改造關鍵工序(如自動造粒機
、智能活化爐),產能可提升 3~5 倍
,回報周期約 1~2 年
。
2. 高效吸附與成本的矛盾
問題:高孔容硅膠(孔容>1.0cm3/g)吸附性能好,但生產成本比普通硅膠高 20%~30%
,市場價格競爭力不足
。
解決方案:
開發(fā)分級產品:針對高端電子防潮場景(如集成電路包裝)提供高孔容硅膠(售價 20~30 元 /kg),普通食品包裝用標準孔容產品(售價 10~15 元 /kg)
,通過差異化定價覆蓋市場需求
。